《傅雷家书》
现代人推崇的三大家书中,《傅雷家书》应该是最有名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读,《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可能因为是白话文、古文,又隔着一个世纪的陌生,流传度不如《傅雷家书》高,反正在我的印象里,中小学生推荐读物一般都是《傅雷家书》而非另外两本。
我是先读了《梁启超家书》,又读了《曾国藩家书》,很久以后才翻开《傅雷家书》,并不是有多大的兴趣,好像仅仅是为了完成阅读三大家书的任务。
不是《傅雷家书》有任何略微的逊色,是我见识浅陋,不识荆山玉。360百科是这样介绍傅雷的: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他的全部译作,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我对傅雷的了解,停滞在著名翻译家这个层面上,知道他文字功力深厚(他们那个年代的翻译家,外文、中文、古文的功力都超强悍),翻译了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的作品,最有名的我曾经读过只言片语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看过傅雷的一些介绍,从照片上,从别人的文字中,总感觉傅雷是个很严肃的人,不苟言笑、性格古板、脾气急躁,对作品有种吹毛求疵的严格,在我内心深处,这样“旧式家长”与儿子“畅谈艺术”的书信,本能是拒绝的,梁启超多活泼温暖,一开头就是“大宝贝们”的浓情蜜意;曾国藩毕竟身居高位,书信朴素平实,在个人修养方面也确实给人以很多启迪;我想象不出,徜徉在艺术海洋里的严肃学者能带给我这个天生五音不全的菜鸟些什么?
这本书,证明了我的庸俗和浅薄。
开篇第一封书信,即傅聪留学波兰的第二天写下的,一位对孩子怀有压抑的深切的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没有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想到跟傅聪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争执的事情,傅雷检讨说“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逝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这语气让我觉得言过其实,父亲跟儿子发生几句争执,哪怕态度恶劣些,也属探讨艺术的范畴嘛,至于这么良心不得安宁吗?在傅雷看来,就至于!这是怎样深深地爱着孩子的父亲呀!
再看后面的几封信:“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你在国外,千万多些家信,把什么都告诉我们,不论琐碎的重大的,我们都乐意知道”......太多太多,不一一列举了。不为人父母,永远也不能深刻体会到父母对孩子那份牵挂的忐忑的矛盾的心情,我们常常厌烦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叮咛,却又以同样唠叨的姿态对待我们的孩子,并因孩子的厌烦、忽视而自艾自怜,伤心不已。怪不得说,人的心尖儿是朝下的,我们对父母总是少了些理解和耐心。
关于教育,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启发。傅雷比梁启超的大方向指点、曾国藩更关注为人处世及个人修养,要细碎得多,简直有点婆婆妈妈了。原来看起来那么严肃古板的一个人(书中附录的照片,没有一张是笑的),竟有如此细腻细致的内心,细节更容易透露出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比如:“恩德那里无论如何忙也得写封信去...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德伏夏克谱二册收到没有?尽管忙,写信时也得提一提‘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不能光提‘来信都收到’。” “你必须先收到朋友的钱再汇款,切勿代垫。”“唯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为了维持我国艺术家在国外的地位,不能不让外国朋友花较多的钱。...钱用你的名义汇给我,汇出后立即来信通知寄出日期和金额。”“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便是以口味而论觉得格格不入的说法,也得采取保留态度,细细想一想,多辨别几时,再作断语。这不但对音乐为然,治一切学问都要有这个态度。”
傅雷从来不是以修身养性闻名,但正如前面说的,为学重要的是通,虽说隔行如何山,但触类旁通,一通百通,道理都是一样的,修身与艺术也是一样的:“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畏惧、戒备的感觉。”(很有点曾国藩的感觉了)“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极需要拿出勇气来。”“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即使你认为更合理的社会中,认真而受到重视的实例也很少;反之在乌烟瘴气的场合,正义与真理得胜的事情也未始没有。”
在与傅聪的信中,可以看出来,傅雷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为了了解儿子的音乐事业,在这方面也是花了不少功夫去研究、类比,所幸,他早年留学,游历欧洲,本来就对艺术的门类所知渊博,并格外敏感,做到了他所说的“通”字,并作为教育家的自觉记录下来:“我一定要把你谈话的要点记下来。为了青年朋友们的学习,为了中国这么一个处在音乐萌芽时代的国家,我做这笔记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是免不了的。但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从你们那儿汲取新生命、新血液、新空气、同时也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冷静的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花了六个小时给你弄了一些关于肖邦与德彪西的材料。”“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傅雷那一拨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建立,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们愿意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建设祖国,是最可爱的一拨知识分子。“去安徽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眉山水库,...日程排的很紧,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祖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兴奋。...佛子岭的工程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不但我们看了觉得骄傲,恐怕世界各国都要为之震惊的。” “看到内地的建设突飞猛进,自己更觉得惭愧,总嫌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也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间拼下去。”“我们党外人士大都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倒是党内人还有些胆小。”“国内形势一日千里,变化之快之大,非你意料所及;政治思想非要赶上前来不可,一落后,你将来就要吃亏的。”
傅雷,一身傲骨,人格与尊严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这也是文革刚开始,傅雷夫妇即双双自尽的唯一原因。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儿子面前,却掩饰不住脆弱的委曲的祈求的一面,这是怎样深沉的超越一切的爱呀。
由于多日未接到傅聪的书信,傅雷日日生活在不安中:“那究竟又是什么道理呢?难道两个多月不写家信这件事,对你不是一件精神负担吗?难道你真的身子不舒服吗?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你该了解你爸爸的脾气,别为了写信的事叫他多受屈辱,好不好?”(‘讨情一般’说得是又委屈又心酸还要压抑那么一点愤怒)“马先生回来,你也没托带什么信,因此我精神上的确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功不补过...是的,我承认老朽了,不能再帮助你了。可是我还有几分自大的毛病,自以为看事情还能比你们青年看得远一些,清楚一些。同时我还有过分强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使我忘记了自己的老朽,忘记了自己帮不了你忙而硬要帮你忙。”(简直是祈求了,真是伤心)困难时期,家里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做父亲的,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求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只能由妈妈来了:“爸爸从来不肯有求于人。这两年来营养缺乏,非你所能想象,因此百病丛生....像我们这样的父母,向儿子开口要东西是出于不得已,这个一点你应该理解到。....因为他觉得有求于人,即使在骨肉之间也有屈辱感。...心里矛盾百出,屈辱感,自卑感,一股脑儿全都会冒出来,甚至信也写不下去了。”“你这样长时期的不给我们信,真不知我们思念你的痛苦,爸爸晚上的辗转不能入睡,大一半也在你身上,我们因为想你想得厉害,反怕提到你,可是我们的内心一样焦虑;我常常半夜惊醒,百感交集,忧心如焚这四字,就可以说明父母思念儿子的心情。”
傅雷一直坚持给傅聪用中文写信,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艺术细腻的感知,是他国无法比拟的。中国诗词与音乐表达也可以是共通的。因此常常鼓励傅聪多看些中国的诗词,多了解中国的文化,比如“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音)....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银瓶..水浆出’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
傅聪结婚后,傅雷分别用英文和法文给儿媳妇写信,表达自己的喜悦和祝福。几乎每次给儿子写信时,都要附上给儿媳的英文(法文)信,写人生,写艺术,写生活,写夫妻相处之道,写家庭理财等等,希望孩子们有个美满幸福,相互扶持的家庭。“亲爱的孩子们,由于你们两人都很年轻,没有实际经验,我想把我们理财的方法告诉你们,也许会对你们有所帮助。”“亲爱的弥拉:我会再劝从在琐屑小时上控制脾气,他在这方面太想我了,我屡屡提醒他别受我的坏习惯影响。...我只能劝你在聪发脾气的时候别太当真...我相信他很快会后悔,并为自己蛮不讲理而惭愧。”“亲爱的弥拉:要是我写一封长长的中文信给聪,而不给你写几行英文信,我就会感到不安。写信给你们两个,不仅是我的责任,也是一种抑止不住的感情,想表达我对你的亲情与挚爱。”
傅雷家书,也充分展示了傅雷的文字功力,用词朴素却精准,说理简单却透彻,内容丰富却不啰嗦,感情节制却充沛,或言简意赅,或洋洋洒洒,都是大师风范,就连随便翻译的一段文字,也极其优美:“‘杜克丹纳的文章...他有那种乐天的倾向、豪华的诗意,同时亦极尽朴素,而且从来不流于庸俗,他表现率直、坦白,又高傲又堂皇,差不多在生理上达到一种狂喜与忘我的境界。’为了帮助你的中文,我把你信中一段英文代你用中文写出。你看看是否与你原意有距离。Ecstasy(狂喜与忘我境界)一字含义不一,我不能老是用出神两字来翻译。像这样不打草稿随手翻译,在我还是破题第一遭。”
《傅雷家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的美丽文字,它涵盖的文化、修养、艺术,尤其是亲情,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忽视的。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困难的壮烈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贝多芬传》译者序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傅雷《约翰.克里斯朵夫》《译者献词》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