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思维,化被动为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可以从思維导图入手,在从绘制和解读思维导图完成对文本内容进行针对性和深入性的学习中,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让学生在主动的深度思维中去解疑释疑,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通过对文本内容进一步的整合和延伸,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初读全文,结合文本注释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并初步学习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技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其人物、故事情节等关键信息并绘制思维导图。接着,指导学生立足思维导图的主要信息进行深度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学生在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中学习掌握字词的含义,学语感学语言艺术。这个过程通过引领学生从反复诵读中结合思维导图的重要信息,实现了对字词含义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在语感学习中,结合文本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要让学生在深度思维中品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会听、会答中体会杨氏之子高超的回答技巧和聪明的才智。在学习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相关文章进行系统化学习,在不断诵读和学习中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精妙的语言和高超表达技巧的深入体会,让小古文的语言艺术在内化为学生知识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锤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深化学生对小古文语言艺术的喜爱基础上强化其深度思维能力。
四、提升素养,化单一为全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直观化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引领学生避免单一化理解文本内容的弊端,从思维导图脉络化、体系化的结构入手,在深度思维中全面认知、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言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从文本故事脉络方面完成了基本的梳理和掌握,并能从中品析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对于文本中学生的深度思维的锻炼,要立足思维导图,从其中的某个点出发,去延伸对文本内容、情感、思路和语言的全面整合,在化单一为全面的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全面、透彻。
再如,有的学生从《草船借箭》的题目入手,分析要实现借箭的目标需要的条件:一是要有准备好的草船;二是要有大雾的天气;三是要有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四是要有船轻水急和顺流而下的水向以便于借到箭后及时逃脱;五是要有诸葛亮的未雨绸缪。这些条件,有的在文本中已明确标示出来,有的需要学生从文本的深度阅读和深度思维中去挖掘和整理。通过思维导图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推进学生深度思维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中一些个性化问题的全面而深入探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图示引导下去学习知识,强化理解,深度思维,能在根植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通思维、看图说话。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便于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化无序为有序、对文本脉络的分析化劣势为优势、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化被动为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化单一为全面,尤其是在进行深度思维的学习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实现了跳出文本学文本,拓宽了学习空间,开拓了学习视野,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